中國陶瓷網特約撰稿人:張念超 2019年股市很瘋狂,短短兩個月100多支股票翻倍成長,大盤上漲800餘點,新增開戶數近300餘萬。清明長假更是各種利好和猜測,甚至有磚家用大數據作證:近十一年清明之後只有兩次下跌、所以本週一股市會大漲,也就催生了加槓桿和賣房進入股市的大批新生軍。可是周一股市並沒有迎來萬眾期待的狂歡,最後以高開低走收場。
股市畢竟是數位遊戲,能反應經濟,但不能代表經濟。 2019,漂亮的數據不能說明經濟開始復甦。目前實體經濟,包括前幾年過熱的電商都面臨需求疲軟的問題,就流通端而言,其主要表現為流量的分散化、流量增長的萎縮和轉化的高成本化三個面向。
在陶瓷產業裡,今年企業間分化的速度會加快,主要體現在:
有資本的企業開始多元化佈局,不會在陶瓷層面與產業直面競爭;
有產品優勢的企業開始模式的重構,不會在價格層面與產業直面競爭;
優質製造能力的企業開始尋求被合作平台,不再走低價批發之路;
三無企業開始加速拋棄不良資產,完美退出歷史舞台。
同樣,對陶瓷代理而言,未來的流量不再會有爆炸性成長、甚至開始萎縮。陶瓷代理商競爭不再是店面的數量和大小,不再是通路的多少;而是團隊的規模和活力、是經營品牌的獲利能力、代理模式的消費化。
所以,作為陶瓷的代理商未來拼的不再是規模的大小,而是產品的利潤和銷售服務團隊的創盈力,誰擁有利潤品牌和優秀團隊,誰將能稱霸一方,而不再是誰擁有品牌大、店大、通路多的外在競爭。
前幾天也看了尹博士的專欄,他說:2018義大利瓷磚產量4.1億㎡ 出口下滑3% ,內銷下滑2%。義大利瓷磚的均價始終穩定保持在21美元/平方米左右,而中國瓷磚的均價則始終在下降,從2008年到今天幾乎下降了40%,這是多麼可怕的問題。
同時,這也是中國陶瓷的機會,尤其對於上沒有品牌,下沒有通路主動權的代理商來說,唯一能做的就是:做個有利潤的品牌、培養一幫團隊、造就一批富有的員工,最後成就自己的事業。
下週陶博會即將開幕,在市場不景氣和消費轉型的當下,又將是「廠家找代理商,代理商找品牌」的相親季,面對如此多的品牌和眼花繚亂的招商政策該如何抉擇,確實是個難題、也是個技術活。
現在選品牌和以往有很大的不一樣,因為市場的快節奏,不會給你試錯的機會,一旦選錯了,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翻盤了。
新時代,代理商選品牌要考慮幾個面向:
1.產品的規格要符合當下的趨勢,目前800×800mm成了標配和低價,600×1200mm大多品牌競爭也比較激烈,而750×1500mm和900×1800mm並不是每個品牌都比較激烈,而750×1500mm和900×1800mm也不是每個品牌都能製造,這代表品牌的獲利能力和未來方向;
2.品牌要有活躍度,品牌活力代表企業創新能力、企業經營能力與未來潛力,許多品牌沒落的主要原因,就是品牌的老化與創新能力的缺失;
3.產品要有足夠的利潤,因為流量在減少、大批發在落幕,做大銷量比做大利潤難的多,不能只看出廠價格,還要看終端價格,尤其終端價格更重要,例如一個產品1元只能賣1.5元,同樣的一個2元可以賣到5元,你選哪個?
4.優秀的品牌團隊和年輕化的品牌負責人,他們更懂新消費,有更敏銳的市場嗅覺。
5.製造能力,製造能力未來是品牌企業的一個核心與利潤的保證,畢竟一分價格一分貨的時代已經終結;
6.要有完善的品牌體系,品牌是未來的基礎,品牌營運體係才是競爭力;
7.要看企業理念和文化的匹配程度,理念和文化匹配了,合作和溝通起來容易。
當下,不只是陶瓷,所有產業流量都不盡如意,規模成長都不會擴大,不要想著搶別人的份額來做大自己。拋棄原有的低價模式,讓消費獲得價值,讓企業有品質發展才是硬道理。
(原文連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5LKFx0LHS1P-dU-FVAAMw)